建兴T10 Plus是建兴和忆芯科技深度合作的一款SSD,主控方面采用忆芯科技的STAR1000,固件由建兴方面定制开发。
国产主控跟中国风的散热片更搭。
STAR 1000采用台积电28nm HPC工艺,支持PCI-E 3.0 x4通道与NVMe 1.2协议,支持StarLDPC ECC引擎,支持ASE256以及TCG OPAL加密,能够适配目前已有的MLC/TLC/3D MLC/3D TLC多种闪存类型。
SSDFans拿到的是256G和512G两个版本
T10Plus 512G版本,正面和反面都分别镶嵌了两颗东芝原厂的64层3D TLC闪存,单颗容量128GB,4颗容量共512GB,缓存使用了南亚的LPDDR3,型号是NT6CL128M32BM-H2,单颗容量为256MB,正反面各1颗共512MB。
拿下散热片后:
CrystalDiskMark结果
FIO结果(新盘)
- 测试步骤:
- 顺序读写:Secure Erase — > Seq Write –> Seq Read
- 随机读写:Secure Erase — > Rand Write –> Rand Read
- FIO配置: Direct=1 (不使用Cache), ioengine=libaio, IOQueue=32, 测试时间 60s, 顺序读写Block Size=128K,随机读写Block Size=4K
结果分析:
- 与CrystalDiskMark的结果相比,顺序写的速度降低了不少,以256G版本为例,CrystalDiskMark的结果是1G/S 左右,而FIO的结果只有300 MB/S。
- 这是因为T10 Plus使用的SLC Buffer为4G, 如果以1G/S的速度写入,很快SLC buffer就会被充满,而300MB/S则是TLC Flash真实写入的速度。(说明:消费级SSD使用TLC Flash,并划分部分空间作为SLC buffer以提高性能,是比较常规的做法。在消费级用户的日常使用中,大部分情况也不会连续写入大量的数据,像FIO这样连续写入的情况比较少见)
- 同时可以看到,因为512G版本使用了更多的Die数,所以在平均写入速度上相较256G版本翻倍。
- 与CrystalDiskMark的结果相比,顺序读的速度也有较大差距,以256G版本为例,CrystalDiskMark的结果是2548MB/S,而FIO的结果只有625 MB/S
- 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跟测试方法有关
- FIO顺序读写性能测试的步骤
- 步骤 1: secure erase
- 步骤 2: seq write 60s
- 步骤3: seq read 60s
- 由于步骤2在60s内写入的数据量不够 (写入比读取慢),步骤3进行一段时间以后会读到空白区域 –Host下发的读命令对应逻辑地址没有对应的物理地址,这种情况下固件会调用DMA做填“0”的操作,然后再把数据返回给Host ,这样读取速度就会下降
- 在下面进行的FIO稳定状态结果中可以看到,经过全盘顺序写覆盖以后,顺序读取性能可以一直稳定在2G/S以上,与CyrstalDiskMark的结果匹配
- FIO顺序读写性能测试的步骤
- 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跟测试方法有关
FIO结果(稳定状态)
- 顺序读写测试前使用BS=128KB进行两遍全盘顺序写覆盖
- 随机读写测试前使用BS=4KB进行两遍全盘随机写覆盖
- FIO配置: Direct=1 (不使用Cache), ioengine=libaio, IOQueue=32, 测试时间 60s, 顺序读写Block Size=128K,随机读写Block Size=4K
- 顺序覆盖对顺序写入的性能基本没有影响;
- 随机写入覆盖以后,读写性能均有明显下滑,以256G版本为例:
- 随机读取: 98K下降到61K, 降幅38%
- 随机写入:77K下降到10K,降幅87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