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固态硬盘腾飞背后的SSD主控之王

原创内容,转载请注明:  [http://www.ssdfans.com]  谢谢!

作者 妮可

了解固态硬盘市场的人可能会发现一个现象——最近几年来,突然出现了很多畅销的国产固态硬盘品牌。我们可以看看京东排名靠前的一些固态硬盘品牌,如下图。

其中不乏三星、Intel、金士顿(Kingston)、浦科特(Plextor)、威刚(ADATA)、建兴(LiteOn)等国际大牌,也有金泰克、影驰、金胜维(KingSpec)等国产品牌。尽管妮可很年(Lao)轻(Le),但已经是固态硬盘行业的老兵了。作为老兵,带大家来看看国产固态硬盘的崛起之路。

2012年,市场上还没有有名气的消费级国产固态硬盘,源科、金胜维、金速、BIWIN佰维、实忆等国产SSD在军工、工业级等小众市场还有一席之地,消费级市场销量不大。在这之前,固态硬盘市场的主要玩家是三星、Intel、美光、东芝、SanDisk、OCZ等美韩日企业,但是从这一年开始,台系固态硬盘开始崛起。例如LiteOn(属于光宝科技,拥有高端的浦科特Plextor和普通的建兴两个品牌)、威刚ADATA等。后来,金士顿也进入固态硬盘市场,并且迅速崛起。

到2015年的时候,集邦咨询做了一个SSD市场份额的报告,如下图。三星、Intel、闪迪、美光(品牌为Crucial,英睿达)还是那个份额,东芝已经不行了,LiteOn份额也有增加,金士顿居然占了10%的市场!我们知道,金士顿是传统的内存生产企业,核心竞争力在供应链和渠道,这两大优势在固态硬盘业界同样有用。不过,我们要关注到下图中Others占8.1%,这里面就有国产固态硬盘的贡献。

台系大厂的迅速崛起,当年的固态硬盘主控明星SandForce功不可没,尤其是金士顿,采用SandForce主控的HyperX、V300等固态硬盘每个月出货都接近100万片。SandForce最成功的主控是SF2000系列,这款产品畅销靠的是四大法宝:

  • 技术优势是数据压缩和DRAM-less。对于非图片、视频的系统文件等,经过压缩后,可以节省固态硬盘内部空间,提升性能。固态硬盘内部不需要额外搭配DRAM,可以降低成本、降低供货风险。
  • 开发优势是SandForce采用Turn-Key方案,既提供主控芯片,也提供完整的固件。这样大大降低了固态硬盘厂商的开发成本,只要根据参考方案做个PCB,专心搞好生产、供应链和渠道就可以了。与之对应的是另一家主流主控芯片厂商Marvell,需要客户自己开发固件,对于大部分没有开发能力的固态硬盘厂家来说,只能是有心无力。要知道,很多固态硬盘厂商以前是造内存、U盘的。
  • 稳定性。SandForce之前在OCZ、东芝、Intel、Fusion-IO、IBM等大厂广泛应用,市场上绝大部分厂商都用SandForce主控。各种Bug都修的差不多了,稳定性有保障。这样对于走量的厂商来说,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生产良率、降低返厂维修成本。
  • 广泛兼容各大NAND厂商的不同类型闪存芯片。SandForce几乎和所有的NAND厂商都有过合作,所以可以支持所有的闪存型号。这对固态硬盘厂商来说非常重要,因为可以在某个货源紧张的时候,快速切换到另一家NAND供应商。

但是,SandForce的不幸在于,主控更新换代研发不给力,后来的SF3000一直延期,最终母公司LSI被卖给Avago后,Avago把SandForce甩手卖给了希捷(Avago后来收购了博通,最近又在准备收购高通)。据说希捷买SandForce就是存心不良,它以为只要剿灭了固态硬盘主控中最畅销的SandForce,就可以降低固态硬盘的出货量,保证自己机械硬盘的滚滚财源。

俗话说,有心栽花花不开,无心插柳柳成荫。希捷雪藏SandForce的结果就是,让另一个实力更强大的固态硬盘主控厂商——SMI坐大。

SMI,全称Silicon Motion Inc.,中文名慧荣科技。1995年Silicon Motion成立于美国加州硅谷,2002年与台湾的慧亚科技合并后更名为慧荣科技(Silicon Motion, Inc.),总部设于台湾,目前在台湾、中国大陆(深圳、上海、北京)、美国、韩国、日本设有研发及运营团队。Silicon Motion于2005年6月在美国NASDAQ上市,成为台湾第一家赴美挂牌的IC设计公司。下图是SMI的发展历程和销量增长曲线。

目前,SMI最大的两个业务是eMMC控制器芯片(手机存储)和固态硬盘(SSD)控制器芯片。而固态硬盘控制器芯片的快速出货得益于SandForce退出留出的市场空白,而且作为一家台湾公司,SMI的市场能力比美国公司SandForce更强,更接地气。在固态硬盘行业,SMI如今的地位,就跟当年手机产业的联发科相当。联发科的手机芯片撑起了深圳的山寨机市场,靠的是四大法宝:

  • 开发门槛低的Turn-Key方案。
  • 对中小手机厂商提供”保姆式”技术服务。
  • 降低物料成本和风险。大家都用联发科的芯片,所以手机各种物料的重合度很高,大家都从统一的采购平台买物料,既降低成本,又保证稳定的货源。
  • 低廉的芯片价格。

我们前面介绍了SandForce成功的四大法宝,而SMI几乎具有了除压缩技术之外的所有法宝,而且还多了两项法宝,就是贴心的服务和低廉的价格。在中国,电子产业最发达的地方就是深圳,没有一个地方有这么好的地域条件,这里有完善的供应链、渠道和工厂,光华强北的装机市场就有很大的固态硬盘出货量。本来中国大陆的这些屌丝固态硬盘厂商,出货量不大,是得不到SandForce的全力技术支持的,但是,SMI却为他们提供了贴心的服务。SMI在深圳建有强大的FAE队伍,能在客户打来电话后,几个小时内赶到现场解决问题。

当年SandForce的固态硬盘主控芯片,价格往往接近10美金,后来也很少降到5美金以下。但是SMI主控芯片,主流在3美金左右。

SMI的贴心服务,硬是把小客户养成了大客户,到2016年,SMI每个月固态硬盘主控芯片出货量,中国大陆约200万颗,台湾100万颗,美国100万颗,中国大陆占了SMI固态硬盘主控芯片市场的半壁江山。SMI自己也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费级固态硬盘控制器芯片厂商。

我们上SEC网站查看SMI的财报,看到最近三年的各地区销售额百分比变化:

2014年 2015年 2016年
韩国 52% 42% 33%
中国大陆 12% 19% 27%
中国台湾 20% 20% 14%
美国 9% 11% 11%
其他 7% 8% 15%

可以看出,韩国比重最大,是因为Hynix是SMI eMMC控制芯片的第一大客户,2016年Hynix花了1.5亿美金买SMI的eMMC控制芯片。而中国大陆的销售额比重在快速增长,也是未来最有希望的市场。

所以,我们得出一个结论,如今中国固态硬盘市场的迅速崛起,主要原因是国内厂商的努力,但是,也离不开SMI的辛勤耕耘与全力支持。俗话说,树大招风,SMI的成功也为自己引来了麻烦。比如,最近冒出的固态硬盘后门事件,认为SMI的固态硬盘存在强制写保护和强制擦全盘的后门。其实,业内人士都知道,这两个只是固态硬盘控制器的公开功能,很多厂商都有,并不能算作后门。后门,只是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。之所以SMI躺枪,就是因为SMI是业界第一,如果这个位置是其他公司,那很可能此次后门事件的主角就不是SMI了。

SMI不仅是把大陆作为一个赚钱的地方,也在大陆建立研发基地,培养技术人才。到2016年底,SMI全球员工有1122人,台湾714人,大陆223人,韩国144人,美国34人,日本7人,大陆员工占比接近20%。同时,2015年7月,SMI收购了大陆企业级固态硬盘厂商宝存科技(Shannon Systems),从此,宝存解决了关键的资金问题,也得到了很多SMI的优势资源,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。比如,阿里的双十一购物节,背后就有宝存企业级固态硬盘的作用。

如果因为后门事件强制国产固态硬盘厂商减少SMI主控的使用,那么目前来说得益的并不是国产固态硬盘主控芯片厂商,因为还没有具有这个技术实力的国内企业。所以,无非是让切换到另外的国外或台湾主控芯片厂商,既不能提升国产主控的市场份额,又因为切换主控供应商影响了国产固态硬盘市场的快速发展,得不偿失。

分类目录 SSD, 国内动态, 行业动态.
扫一扫二维码或者微信搜索公众号ssdfans关注(添加朋友->点最下面的公众号->搜索ssdfans),可以经常看到SSD技术和产业的文章(SSD Fans只推送干货)。
ssdfans微信群介绍
技术讨论群 覆盖2000多位中国和世界华人圈SSD以及存储技术精英
固件、软件、测试群 固件、软件和测试技术讨论
异构计算群 讨论人工智能和GPU、FPGA、CPU异构计算
ASIC-FPGA群 芯片和FPGA硬件技术讨论群
闪存器件群 NAND、3D XPoint等固态存储介质技术讨论
企业级 企业级SSD、企业级存储
销售群 全国SSD供应商都在这里,砍砍价,会比某东便宜20%
工作求职群 存储行业换工作,发招聘,要关注各大公司招聘信息,赶快来
高管群 各大SSD相关存储公司高管和创始人、投资人

想加入这些群,请微信扫描下面二维码,或搜索nanoarchplus,加阿呆为微信好友,介绍你的昵称-单位-职务,注明群名,拉你进群。SSD业界需要什么帮助,也可以找阿呆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