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未来,人工智能从你出生那天就认识你,读过你所有的电子邮件,听过你所有电话录音,知道你最爱的电影……”以色列作家尤瓦尔·赫拉利在《未来简史》一书中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:人工智能可能比你自己更了解你。
AI算法新突破
科技的发展总是如此迅速,或许《未来简史》里的场景真的正在实现。
据美国侨报网报道,近日谷歌新出炉的一项研究报告称,该公司已开发出一种新的人工智能(AI)算法,可预测人的死亡时间,且准确率高达95%。谷歌的这项研究已经在《自然》杂志上发表了。
据报道,这项AI技术对医院患者面临的一系列临床问题进行了测试。在研究中,谷歌对来自两个医疗中心至少21.6万名成人患者应用了这一技术,测试时间至少为24个小时。研究人员从电子健康记录中获取了大量数据。
通过理论性证据研究发现,该算法可准确地预测病人的死亡风险、再入院,延长住院时间和出院诊断。研究表明,该算法在任何情况下都比以前公布的算法更准确。据加州大学旧金山卫生系统的数据显示,该AI算法在预测患者死亡率方面有95%的准确率,而来自芝加哥大学医学系统的数据显示,其准确率为93%。
此外,该AI算法在早期预警评分上,也明显比传统预测模式更精确,这将对医生确定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有很大帮助。研究显示,该算法在病情预测方面,加州大学、旧金山卫生系统的准确率为85%,而在芝加哥大学医学系统中准确率为83%。
不过这也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,他们认为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验证AI算法究竟是不是真的能够准确预测人的死亡时间。近来,业界对应用人工智能的潜在益处和风险也在进行着激烈争论。从网络安全风险到所谓的“末日”机器,AI技术被认为,虽然能推动经济增长,但也可能会是一项具有潜在破坏力的技术。而专家们也正在权衡AI可能导致的长期影响。但在医疗保健领域,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利用人工智能是一种很好的方法。
大分歧往往也意味着大发展,人工智能、万物互联、大数据分析……基于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需要,互联网体系结构的变革再次提上日程。当前全球正在加快布局下一代互联网产业体系,构建高速率、广普及、全覆盖、智能化的新一代互联网体系。
人工智能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
屏幕中与你对话的可能是“机器人客服”,新闻稿件的作者可能是“机器人记者”,快递包裹的分拣员可能是“智能分拣机器人”。这些场景对我们已经不再陌生,从信息传播效率的提升,到生活方式更加便捷,生产成本更加低廉,基于互联网深度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全方位改变社会生活,给人类生活带来更多新图景。
随着“互联网+”等政策的部署和落实,人工智能技术也开始从概念走向实践,在产业经济领域引发变革,不断渗透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。业内人士表示,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,将重构生产、分配、交换、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,形成全方位覆盖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,促进新技术、新产品和新业态的出现,对经济结构变革产生重大影响。
“如同工业时代的蒸汽机,人工智能在数字化时代的作用正日益凸显。第四次工业革命很有可能就会是人工智能。”360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谭平曾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表示,第一次这样的工业革命的典型代表就是蒸汽机的出现,第二次则是灯泡、电力的广泛使用,第三次工业革命我们有了电脑、互联网,第四次工业革命很有可能是人工智能。
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近日在人文清华讲坛演讲时谈到,随着人工智能、生命科学、物联网、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发展,我们的物理空间、生物空间和网络空间正在深度融合,引领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。“它的技术发展和扩散的速度,它对人类社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,都是前三次工业革命远远不能相比的。”薛澜说。
物联网开启智慧生活新图景
百度推出自动驾驶计划、阿里探索无人零售、腾讯聚焦人工智能……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今年召开的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上谈到,互联网企业瞄准新技术和新场景纷纷做了重大的战略调整,布局未来更大的发展空间。在新技术发展的推动下,我国明确了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战略目标和时间表,着力推进网络强国战略,互联网发展进入新时代。
无人驾驶、无人超市、无现金社会……得益于物联网技术、人脸识别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,老百姓的“钱袋子”也变了样。不用自己开车,无需雇佣司机,汽车本身也是“驾驶员”。这个曾经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场景,如今已经变成现实。
“新科技发明让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,开启了更加智慧的生活方式。”邬贺铨谈到,手机购物、移动支付、共享单车等正是在“窄带”物联网标准出来以后,渗透到消费领域的具体应用,引领着智能社会的到来。
业内专家表示,如果说互联网让人与人的沟通不再受时空限制,那么物联网则让物物相连成为现实,从人与人,到人与物,再到物与物,万物互联时代正在来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