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朗普不喜欢奥巴马签署的《伊核协议》,他想签个新的。
“谁都不许帮着伊朗!谁帮,我连谁一起打!”
面对美国的连坐大棒,附属国们纷纷该怂的怂,该软的软,该拍马屁的拍马屁。
孤立无援的伊朗把心一横,
与其坐以待毙,不如孤注一掷。
尽管4个月前才刚刚颁布过数字货币的禁令,但如果能够绕过美国的金融封锁,打脸算什么?
于是,伊朗开始拥抱数字货币。
一时间,
伊朗比特币暴涨,与全球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差价,
诱人的溢价率,散发着金钱的腥味,就像鲜血对鲨鱼的诱惑。
一群神秘的商人出现了……
1. 比特币搬砖人
在数字货币行业,有这么一群人,
他们不大关心币价的涨跌,
也不热衷于项目投资,
他们只对一个数据敏感,那就是溢价。
哪里有溢价,他们就会把账户开到哪里。
然后,
挥一挥衣袖,
抹去一切价差,
带走所有利润。
他们不是政客,却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,
他们不做贸易,却拥有庞大的交易渠道,
哪里出现经济动荡,哪里就会出现他们的影子。
2017年,朝韩危机,韩国的比特币价格溢价30%。
2017年,津巴布韦货币崩盘,津巴布韦比特币溢价70%
2016年,印度货币改革,印度比特币溢价12%。
……
这一次的伊朗也不例外。
经济制裁下的伊朗,
通货膨胀、货币贬值、民生凋敝,
人们开始抢购一切可以保值避险的投资品,
黄金,美元,还有比特币。
伊朗政府想要通过数字货币绕过美国的经济制裁,
伊朗民众想要通过数字货币规避资产缩水的风险,
对美国经济制裁的恐惧,让数字货币在伊朗形成了空前强大的共识。
伊朗比特币价格开始暴涨,远高于正常价格。
2018年9月5日,
在伊朗场外交易平台localbitcoins.com上,一枚比特币的价格已经升至10.7亿伊朗里亚尔(IRR),
按照官方汇率,折合人民币17.4万,
即便按照黑市汇率,折合人民币也有53078CNY,
而当时,比特币的正常价格为49640CNY,
溢价率分别251%(官方)和6.9%(黑市)。
9月5日伊朗比特币场外交易报价
搬砖者们蜂拥而至。
仅仅3天之后,
2018年9月7日,
比特币的正常价格降至43982CNY,
伊朗比特币的价格依旧高达9.1亿伊朗里瓦尔,
按照官方汇率折合人民币14.8万。
按照黑市汇率折合人民币44997CNY,
但是,伊朗比特币的溢价率却分别下降至237%(官方)和2.3%(黑市)。
9月7日伊朗比特币场外交易报价
仅仅3天,溢价率就发生了明显的下降,
这就是搬砖者的影响力。
这些搬砖者在价格较低的国家买入比特币,再到伊朗市场上以高价卖出,然后将伊朗里瓦尔兑换成美元或人民币,再行购入。除掉中间费用,都是利润。
只要差价足够大,他们就能一直反复,乐此不疲。
在别人眼中,
比特币是资产,是一般等价物,
但是在搬砖者眼中,
比特币只是一种可供倒买倒卖的商品,
他们是比特币时代的货币商人。
2. 白银海盗
如果我们回过头去看一看人类的货币史,就会发现,
历史,总是惊人地相似。
明朝时期,白银同样存在过地域上的巨大价差,
当时发现这一商机并从中牟利的,是一群航海家,或者说,是一群白银海盗。
在中国,白银自古有之,但由于开采难度大,产量一直很低。
所以,白银一直都没有成为中国法定的流通货币。
据估算,明朝每年的白银产量大概才30万两,16世纪初的存量合计才不过5000万两。
到了明朝中期,
官方的大明宝钞超发严重,彻底失去了公信力,
而原本的铜钱的价值尚不及融掉卖铜来得多。
于是,白银开始获得人们的认可,最后连官方都接受了白银作为通用货币。
但如何解决白银总量的问题呢?
戏剧性的巧合发生了。
就在明朝急需白银的时候,有一个地方发现了大量的白银。
那就是美洲。
哥伦布发现美洲后,人们便发现这里富产金银。
秘鲁的波托西银矿,
墨西哥的沙卡特卡斯银矿,
……
美洲的白银产量一度达到了全世界的85%。
这些白银被运回了欧洲,结果却是:白银贬值,物价飞涨,
史称“价格革命”。
墨西哥波多西银矿
当时正处于大航海时代,欧洲一些做贸易的航海家发现:
在不同的地方,白银的价格有着巨大的差别。
在当时的欧洲,金银的比价是1:16,
而当时的中国,金银的比价是1:5。
也就是说,在欧洲十六两银子才能换到一两金子,而在中国,五两银子就能兑换一两金子。
欧洲的白银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。
与比特币搬砖人一样,
大批的白银海盗满载着白银来到中国,再把黄金、丝绸、茶叶运回欧洲,转手倒卖。
当时,中国对白银的需求远超今日的比特币。
白银海盗们不断往复,大发横财。
他们就是白银时代的货币商人。
3. 白银 vs 比特币
白银时代的货币商人一定没有料到,他们的贸易对后来的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
据统计,1550年到1800年,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。
此间,美国和日本共开采白银12万吨,其中至少6万吨约合12亿白银流入了中国。
在当下,这些白银大大缓解了中国白银货币不足的问题,促进了经济的繁荣。
但是,如果我们站在现在看历史,就会发现,大量的白银涌入未必是一件好事。
充足的白银供给,推动了中国银本位制度的确立。
一个不产银的国家,竟然用白银作为自己的流通货币!
这是一个多么荒唐的现实。
这就意味着,
这个国家的政府,
既不能控制货币的流通总量,
也不能控制货币的发行规模。
当一个国家的政府不掌握铸币权时,结果就只能是一个字:穷。
而政府穷就只有一个法子:增税。
而增税的结果也只有一个,那就是民不聊生。
但最可怕的是,
一旦白银供给减少,
整个经济必然会进入通货紧缩的状态,
届时,人们势必会囤积货币,
而这会导致白银流通量的进一步减少。
这是根本就是一个无解的死局。
历史的发展正好印证了这一点。
1630年,美洲白银产量开下降。
1639年,日本禁止了澳门商人在长崎的贸易。
美洲和日本,大明朝的两个白银来源均被切断。
银价开始暴涨。
据说,崇祯末年,在黑市上,一两银子已然可以兑换5500文铜钱。
国家没有资金,官员们就没有俸禄,官兵们就没有军饷,百姓们更没有粮食。
其结局必然是百姓反、将士亡、皇帝死,剩下大量囤积白银的地主豪强,争先恐后地去迎接新的统治者。
所以,很多专家认为,正是这种存在着根本缺陷的银本位制度最终导致了中国的由盛转衰。
这不得不让我们想到比特币。
比特币也是一种通货紧缩的货币,像极了明末通缩的白银。
同样是通缩,
同样是匿名化,
同样是自由流通,
同样支持跨境兑付,
甚至可以说,同样的去中心化。
唯一的区别只在于当年的白银无法数字化,无法基于互联网传输。
比特币的上涨共识,在某种程度上,就是它的通缩属性所带来的上涨预期,从而激发了大家屯币的意愿。
从这个角度看,
今天的屯币者,与当年的屯银者,玩的是同一个套路,
今天的比特币商人,与当年的白银商人,做的也是同一门生意。
1644年的崇祯皇帝一定想不到,
当年害他国破家亡、最终自缢的白银,
在370年后,竟然穿越重生成了数字货币,
意图再次掀起血雨腥风。
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,却不是简单的重复。
就像当年历代的明朝皇帝都无法预见,大明王朝的覆灭竟是祸起白银,
如今的我们也同样无法预知,摧枯拉朽的区块链技术与比特币最终将会走向何方。
对于像伊朗、委内瑞拉这样被美国经济制裁的国家,
通缩的数字货币,究竟是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,还是杀死明朝的白银?
想必都会写在未来的历史书册上吧。